◎ 首頁 > 應用與服務 > 業內百科
發布時間:2022-08-19
- 堿土金屬的硫化物具有磷光現象,即它們受到光的照射后在黑暗中會繼續發光一段時間,鋇的化合物正是因這一特性才開始被人們注意。
1602年,意大利波羅拉城(Bologna現稱博洛尼亞)一位制鞋工人卡西奧勞羅(V. Casciorolus)將一種含硫酸鋇的重晶石與可燃物質一起焙燒后發現它在黑暗中發光,這一現象引起了歐洲化學家的興趣。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C.W.Scheele)發現重晶石中含有一種新元素,但是他無法分離出該元素,只是分離出了該元素的氧化物。1776年,Johan Gottlieb Gahn在類似的研究中也分離出了這種氧化物。氧化鋇最開始被Guyton de Morveau稱之為barote,后來被Antoine Lavoisier改名為baryta(重土)。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Humphry Davy)用汞作陰極,鉑作陽極,電解重晶石(BaSO4)制得鋇汞齊,經蒸餾去汞后,得到一種純度不高的金屬,并定名為barium(鋇)。
- 工業應用也有上百年歷史
- 早在19世紀中葉,人們就開始使用重晶石(含鋇硫酸鹽,是制取鋇和鋇化合物的重要礦物)作為油漆的填料,本世紀以來重晶石又成為制造各種含鋇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由于重晶石比重大,化學性質穩定,不溶于水和酸,因此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被用作石油和天然氣鉆井泥漿的加重劑。硫酸鋇用于生產白色顏料,可以用于橡膠的填充劑與著色劑。
- 常見的鋇鹽有硫酸鋇、硝酸鋇、氯化鋇、碳酸鋇、氫氧化鋇等,鋇鹽產品主要應用到電子行業,用作彩色顯像管、磁性材料的添加劑。
-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鋇鹽生產國。全球碳酸鋇年產能約90萬噸,產量約70萬噸,而我國年產能約70萬噸,年產量約50萬噸,約占全球碳酸鋇產能及產量的70%以上。我國碳酸鋇產品長期以來大量出口,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碳酸鋇出口國。
- 我國鋇鹽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鋇鹽生產國和出口國,但我國卻不是鋇鹽生產強國。首先,我國大型鋇鹽生產企業較少,達到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很少;其次,我國鋇鹽產品結構單一,缺乏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雖然有些工廠目前也在研究和生產高純鋇鹽,但穩定性較差。對于高純級產品,我國還需要從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公司進口。此外,近年來,又有一些國家成為新的鋇鹽出口國,如俄羅斯、巴西、韓國、墨西哥,導致國際鋇鹽市場供大于求,給我國鋇鹽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各生產廠家為了生存不惜降價。與次同時,中國出口企業還遭到國外的反傾銷調查。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一些鋇鹽生產企業也面臨環境保護的問題。為了促進我國鋇鹽產業發展,我國鋇鹽生產企業應當以環保安全為基礎,不斷研發、引進先進技術,開發符合時代要求、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